书法教育在线研修模式探索
——以北京大学 “国培计划(2021)”河南省书法教育与审美素养提升培训项目为例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项目设计的系统性,设计了“书法审美+书史书论+书法技能”三位一体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同进保证了课程设计团队与在线教学指导专家团队的统一性;课程设置的针对性,通过训前调研了解参训学员的书法基础及培训需求;培训活动的实践性,在同步直播课中通过专家的示范书写,指导学员书写、点评学员的作品,打造书法学习共同体;专家指导的引领性,注重从书法审美理念、书法认知、书法修养等方面,进行引领性的指导,立足于提升学员书法综合素养,引领学员“取法乎上”。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人民日报》在2021年9月发布了《让更多孩子领略书法之美》的评论文章,更好地推动了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书法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大学于2022年5月27日——6月15日,面向河南省28个市县的100名书法教育教师开展为期20天的“国培计划(2021)”——河南省书法教育与审美素养提升培训班的同步在线培训工作。
一、书法教育与在线培训碰撞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是最“易”也是最难的艺术形式,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在书法实践中,“笔法、墨法、字法、章法”是书法的关键“四法”,掌握基本的书法技法是书法学习的关键,需有专业书法家指导,体会书写运笔过程中笔锋的起收、提按、顺逆、中侧、转折、顿挫、徐急、藏露、展收、方圆等的综合能力。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通过在线培训的方式提升中小学书法教育者的理论及实践能力,是一项值得研究的内容。本次培训将书法教育分为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是线上先修课及同步在线课。
(一)线上先修课:2021年11月28日-2022年6月15日
北京大学项目组于2021年11月为学员先启动了线上先修课的学习,课程包含了以师德师风、心理健康、教学减负、学生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综合素质课及与书法相关的文化背景课。课程合计60学时。
(二)同步在线课:2022年5月27日-2022年6月15日
结合书法教育特点及培训对象需求,基于充分调研和多方反复沟通,北京大学项目组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并于5月27日以同步在线形式开始实施。培训过程中,学员在授课专家和班级指导专家的一对一指导点评下,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四种书体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并初步掌握各书体的基本特点和书写方法。
二、书法教育培训项目设计理念
基于对本次培训参训对象——河南省28个市县的100名书法教育教师的需求调研分析,本次书法教育在线培训以“基于书法理论与实践,提升文化内涵和美学素养”为主题,紧密围绕项目预设的培训目标,通过专家引领课程、学习共同体交流讨论、教学示范与指导、学员练习与修正、作品打磨与展出等系列教学活动,增强参训学员对书法审美、书法理论、书法技能等知识的深入理解,基于书法实践过程,理解书法教育的过程及目的,学会正确的书写教育方法,进一步提升学员的书法教学及指导能力,助力打造市级书法教学骨干团队。项目围绕书法审美观念提升、书法认知能力提升、书法修养提升、书法技能掌握提升几个关键点进行设计。
三、书法教育在线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一)训前调研学员情况,恰切分析学员需求
训前针对书法的学科特点,设计训前调研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书法教学年限、书法基础情况、培训需求点等问题,综合分析学员情况及需求。同时,收集学员训前作品,用于分析学员基础、设计培训课程、关注培训重点等。
1.学习者分析
通过对参与本次培训的学员进行调研分析,超过97%的学员为兼职书法教师。学员当中大部分是文学、汉语文、教育专业,大约15%的学员为美术或美术教育专业。
学员书法基础情况:大约80%学员未接受过系统的书法知识学习和训练,超过60%的学员参加过各种形式的书法培训班。大部分学校有开设书法教育,个别学校一直未开设书法教育。大约50%学员在学校所教书法包括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超过75%学员擅长软笔书法。
2.学习需求分析
(1)在“您希望培训的书法类型”回答中,约34%选择软笔书法,66%选择硬笔书法兼软笔书法。
(2)95%的学员学过(熟悉)楷书,58%的学员学过(熟悉)隶书和行书,篆书和草书占比均不到20%。
(3)有超过68%的学员一周练习书法两次及以上,约14%学员偶尔书写,17%学员一周书写一次。
(4)在“希望本次培训重点学习书体”的回答中,行书占比约63%,楷书占比约61%,隶书占比约41%,草书占比约17%,篆书占比约10%。
(5)具体需求内容
书法史的学习
系统的书法练习过程
笔法、章法布局
书法临摹和书法创作
书法理论与实践
(二)根据学习需求分析,合理设计培训方案
结合学员的具体需求以及在线培训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培训主题和目标,合理设计培训方案,科学设计培训活动,以保证高质量完成培训项目。
首先,在培训方式上,在线培训课程活动设计遵循书法学习的理论性和实操性并重的特点,采取“在线同步教学+异步讨论+异步指导+同步异步跟踪答疑+资源提供”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丰富课程形式和内容,将学习、实操、研讨、指导、交流、作业等融入培训活动,提高培训效果,外化培训成效。同步在线直播课使用了北大直播系统、腾讯会议系统、微信群等方式。
其次,在课程设计上,按照本次培训项目主题和目标的要求,结合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基于线上培训的基本特点,在培训活动设计上,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和书法教育特点,突出目标导向、技能提升、交流互动、作品呈现,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指导,同时利用班级微信群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作品引导学员、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其发现问题,达到有限时间内的充分提升,让在线参训学员的学习真正发生。
(三)导师伴随式培训,全程跟踪学员实践
本次培训分成2个小班,每班50人,项目负责人和班主任进行项目管理和学员管理的同时,2个小班分别配备书法指导专家,全程跟踪伴随式教学,持续不间断对学员进行书法理论的讲解,并对书法实践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带领学员持续不断的修正观念、丰富理论知识、掌握书写方法、提升书写技能、鼓励不断练习。项目实施期间,书法指导专家基于微信群、直播教学平台进行书写示范指导、作品点评修改、作品择优参展、解答学员各项问题等学习活动,使各学员的书写技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四)充分利用校内师资,提供丰富培训资源
除了项目设置的直播课程及实践活动外,充分利用北京大学书法艺术教学资源,开发并提供校内系列线上书法教学资源,如北京大学公选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系列课程、“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公众号系列书法示范课程、“北京大学教学媒体资源服务平台”系列课程资源等、以及授课专家系列各书体示范视频等。为学员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外、也产生出一批新的培训资源。
(五)培训过程加强对学员的监督与提醒
为更好地服务于学员,项目面向学员提供三级教学支持服务,包含教学专家、北大教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和班主任)和技术支持三级角色的支持服务。此外平台在数据采集及学习提醒等方面提供较多的使用体验。为保证远程直播教学的跟踪,在学员学习的每30分钟平台会自动提示确认继续学习,如果没有点确认键,平台会默认为该学员没有参与培训,不计入学时;同时在直播过程中,班主任会不定时在直播平台发起签到,未签到的学员也认为不在学习过程中,平台功能的完善,很好地保证了学员学习的有效性。
四、书法教育在线培训项目经验总结
(一)项目设计的系统性
项目师资团队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为依托,系统设计以“书法审美+书史书论+书法技能”三位一体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同时保证了课程设计团队与在线教学指导专家团队的统一性,并且安排专家全程参与培训和指导,保证培训的系统性。
(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通过训前调研了解参训学员的书法基础及培训需求,充分考虑到学员书法水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由浅入深的系列课程,既满足书法基础知识不足需要普及书法基础的需求,同时也满足高水平学员在充分临摹基础上对创作书法以及更新书法教育理念的需求。达到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一位学员切实提升的培训目标。
(三)培训活动的实践性
基于书法的实践性特点,项目设置了实践性、互动性、参与性强的实践课程。在同步直播课、同步在线点评指导课中,通过专家的示范书写,通过专家指导学员书写、点评学员的作品,指导修正书写的过程中的大量交流互动,打造书法学习共同体,让学员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书法书写技能,掌握书法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培训成效。
(四)专家指导的引领性
除实践性的指导外,专家团队注重从书法审美理念、书法认知、书法修养等方面,进行引领性的指导;立足于提升学员书法综合素养,引领学员“取法乎上”。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贵平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行业年度盛会—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2022-2023)将于3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
2023(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将于5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