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教育必须符合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与个体发展规律相符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多样化教学资源,所以,构建教学资源库显然已经成为了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承建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专业群教学资源库项目为契机,引入华为5G工程师认证体系,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校企产教融合共同打造面向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能学、辅教,育训并举、省内一流的铁道通信与信息化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并创建了资源库共建共享长效运营机制,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及全方位的立体化学习环境,促进了高质量铁道通信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5.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输出资源库运行样本。
一、背景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同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3269人,包括行政人员在内,正式教职工342人,一线教师占70%。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师资严重紧缺,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学校必须加强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至全国,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已逐渐发展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近几年,为控制人口流动,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国家教育部决定全国范围内学校根据当地疫情适当延迟开学,统一利用网络开展线上教学,这样就突然加大了对线上教学资源的需求。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目前在校生1300余人,一线教师包括行政人员在内共计14人。2019年信息工程系立项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专业群教学资源库项目,需要为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群创建大量的在线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储备在线教育课程资源。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信息工程系集合优秀教师资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基建,以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核心,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引入华为5G工程师认证体系,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校企产教融合共同打造面向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能学、辅教,育训并举、省内一流的铁道通信与信息化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并创建了资源库共建共享长效运营机制。
二、案例介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紧紧围绕轨道交通智能化建设,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校企携手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主线,以满足教师、学生、社招生、企业职工、社会人员等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开发课程、整合资源,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教材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构建结构化课程体系,搭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沟通合作的平台,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先进的职教理念为指导,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整合校企优质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为保障,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更新持续有效、应用广泛活跃”的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铁道通信与信息化专业群在线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建设团队依据专业群特点和职教规律,在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按照专业、模块、课程、项目任务、素材五个层级,构建了资源库的资源框架体系。
图1 “五层次”的资源框架体系
专业层面包括:专业群简介、专业简介、行业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
模块层面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日历、1+X证书标准、行业标准、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层面包括:教学设计、企业案例、行业标准、岗位标注、课程思政案例、1+X证书相关要求、题库等。
项目任务层面包括项目设计、学习指南、项目任务单、教学课件、试题等。
截止到目前,课程建设完成颗粒化素材总数5420条、微课数量208个、视频数量1706个、动画数量35个、虚拟仿真46个、题库2225道。
课程层面上,共上线了课程34门,其中标准化课程28门,包括:底层共享课8门,中层融合课12门,高层互选课8门,培训课程6门。
资源库目标完成情况
三、做法
1.打造使用便捷、泛在的资源库学习平台
将专业资源库内容和“智慧职教”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搭建设计合理,界面美观的平台框架,方便用户搜索、操作。
灵活组织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习者,开设“学历课程”、“培训课程”两大模块,其中“学历课程”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学习的课程以标准化课程为主,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专业课程,支持教师灵活组织调用教学资源开设SPOC;“培训课程”主要面向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的课程以个性化课程为主,支撑1+X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短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打造服务教学、培训、职业认证、就业等泛在学习平台。
2.开发表现丰富、内容先进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
依据国家《铁道通信与信息化专业教学标准》,覆盖专业知识技能,模块化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建设《铁路专用通信》、《铁路传输系统》、《铁道信号自动控制》等课程资源34门。
(1)专业教学标准资源建设
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建设专业教学标准资源,包括:专业简介、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地图等。
(2)标准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开发团队集体研讨确定课程内容,按照“模块-项目-任务-知识点/技能点”逐层解构,整理对应知识点和技能点,开发颗粒化教学资源。
统一资源建设标准,精心设计资源内容和表现形式,打造学习者喜闻乐见的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以5-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动画为主,包含虚拟仿真教学资源、PPT、文本、音频等,其中非文本类资源数量占总资源的50%以上。
图1 资源库标准化课程体系
(3)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资源建设
对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求,面向“5G移动网络运维”、“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等1+X证书,建立1+X培训资源;服务铁道通信职业技能培训,制作面向信息通信业务员、信息通信网络线路员、无线电监测与设备运维员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资源包5个,5G无线网络工程师等华为认证资源包4个,包括证书标准、微视频、动画、培训试题、企业案例等内容,服务全体社会学习者考取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5G全网建设技术”等赛项,建设大赛资源100个以上。
图2 资源库培训课程体系
(4)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
铁道通信领域的设备普遍价格昂贵、环境要求高,基于真实的课程实训面临很大困难,基于此,引入虚拟仿真平台,开发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虚拟仿真项目,建设“5G全网部署及资源优化”、“5G站点工程”、“eNSP企业网络模拟平台”、“FTTX光纤通信网络”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仿真配套资源100条/平台以上。
(5)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立足高素质高技能铁道通信人才培养,从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等多角度,深挖各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总结凝炼,构建与专业课程协同相长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及各门专业课程所要实现的课程思政目标。在教学设计中,以专业课知识技能培养为主线,提取课程思政要素,包含华为企业精神、铁路发展史、劳动模范典型事迹、工匠精神等,开发100个以上“课程思政”资源,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3.强化资源应用、提升服务能力
组建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共同参与资源库建设、应用和推广,提高资源库运行效果。
组织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开展资源推广、网络课程教学培训,介绍资源库运行平台的资源管理、课程搭建、培训服务、教学管理功能,吸收新的院校成为联建校,扩大平台的服务功能,教师利用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使用率100%,参建院校本专业学生覆盖90%以上。发挥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其他院校专业数字资源建设。
加强社会服务,联盟内高职院校和企业利用远程教学平台开设培训课程,服务各类学习者,联合建设行业企业把资源库平台纳入职工继续教育、技能提升培训系统,形成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品牌影响力。资源库支持各类学习者浏览资源,年均受益1万人以上。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平台管理更新机制
制订资源更新、质量审核、经费保障、激励、推广等具体制度细则文件 12 个,探索资源认证交易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强应用驱动,丰富学习行为分析、学习进度判断、学习资源推送功能,对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定期生成监控报告。持续投入,资源年更新率不低于15%。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与考核。
四、成效
1.标准引领示范先行,建成高水平样板教学资源库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行业企业标准,紧跟铁道通信行业科技前沿,校校协同,校企共建内容丰富、开放互动、水平一流的教学资源库,引领高职铁道通信与信息化专业改革。凝练资源库建设实践经验,形成对相关专业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改革成果2项。多途径强化资源库及成果推广应用,形成范式,辐射带动其他院校专业数字资源建设。资源库支持各类学习者浏览资源,年均受益1万人以上,形成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品牌影响力。
2.校企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体验立体化多维度学习环境
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引入华为5G工程师认证体系,建成一个智能、移动、泛在、易用的资源库和学习平台,突破资源库使用的时空限制,支持自定义学习,解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活师生用户有效互动、即时反馈通道,使资源库“活”起来,提升资源库的使用范围与使用频度,实现“人人、时时、处处、能学、辅教”。
3.推进“三教”改革,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借助资源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基于课程或模块的资源标准认证体系,将线上学习成果转换为实际学分,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教学。
加强联盟内部教师之间交流,提升教师信息化课程开发与信息化考核管理水平,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知名领先的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团队获得河北省第二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资源库为依托,2021年建设省级在线精品课程7门,开发数字教材2本,师生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比赛、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项。
4.服务社会,提升专业群社会影响力
依托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国培项目。2020年9月-12月,在朔黄铁路西柏坡培训中心先后为朔黄铁路及合作企业培训职工1050人天,提升了职工的整体技术技能水平;2019年以来共完成了3项国培项目:2019年度“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师—Web前端开发(初级)、Web前端开发(中级),2020年度“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师—Web前端开发(中级),共计培训134人;2022年完成了五项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项目:特困片区县和扶贫重点县职教中心中层教学负责人培训、雄安新区和特困片区县及扶贫重点县职教中心专业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培训、计算机基础应用团队共同体培训、信息技术产业(计算机应用)等,共计1000余人参训。
5.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输出资源库运行样本
组建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成立联盟管理委员会、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项目从职责分工、项目建设管理制度、项目建设进度监控、项目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严格完善的机制体系,推进长效激励机制,形成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运行机制成果1项。
五、启示
(1)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资源库上线的课程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融合了“1+X”证书,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依靠资源库学习方案,各类学习者均可以通过资源库,自主选择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通过平台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时时、处处、灵活地学习专业知识。
(2)提升了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
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建设引入了新型的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理念、模式、技术与机制,教师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与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合作、交流,获得更加直接、深入的教学指导,能更加便捷地获取丰富多样、先进实用的教学素材与信息,提升了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教学实践水平。学院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多名教师在各级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3)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优质资源,并通过动画、虚拟仿真实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的内容源于真实岗位的工作任务,真正对接了岗位要求,大幅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4)孵化教育教学成果
在专业群资源库建设中,团队教师充分总结开展新教学形态下“互联网+教学”的经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引领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成果“‘校企双螺旋、产教五对接’项目工程师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相关成果在省内院校推广应用。
学院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库的优势,引导、帮助广大学习者把学到的知识、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争取创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2023(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将于5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将于5月25-26日在广州举办
关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