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意见及报告的会议指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因此,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至关重要。吉林大学紧紧围绕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结合本地区社区治理的特点,稳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培训工作,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项目。
一、培训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基层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基层治理的中心工作日益向社会治理聚焦。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突发性,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随着时代发展,社会治理的任务会越来越艰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民生政府”的建设理念,以构筑开放、自由、民主、公正、平等、和谐的现代社会为目标,推动社会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才能最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具体做法
1.明确项目定位,科学规划培训方案
基层党组织既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理能力彰显的重要载体。加强党建引领,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强大的队伍是保证基层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二要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责任主体、分工明确,建立健全决策议事机制、服务群众机制等方式。三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吉林大学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培训项目定位为助推地方基层社区人员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促进地方基层社会治理。从职业素养、工作能力、政策法规、和案例教学等方面,打造一支凝心聚力,能干敢干的基层工作队伍。围绕这一定位,吉林大学制定了科学的培训计划,纳入了丰富的培训内容,采取了灵活的培训方式,提供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学员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
在培训内容方面,以学以致用为原则,将学员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科学设置了创新社会治理、基层政府突发事件应对、各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模式、“党建+社会治理”的活动品牌和项目创意等当下最前沿、最热点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丰富、与参训学员实际工作联系紧密,针对性、指导性很强。
在师资配备方面,既依托学校自身强大的学科优势,聘请吉林大学校内专家为学员授课,同时又注意博采众长,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特别是缴请到长春市长山花园社区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吴亚琴现场与学员交流基层工作经验,将课堂讲授与现场实地观摩相结合,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培训方式方面,采取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和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在理论授课部分,结合新时代社会治理、各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模式等主题开展教学;在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一同参观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走访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原小巷总理谭竹青工作的东站十委社区;2015年“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中“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长山花园社区。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与工作人员交流经验等方式详细了解先进基层组织的工作经验;在分组研讨环节,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学习中的所得,分享工作中的经验。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让学员们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开拓了视野,创新工作了思路。
2.狠抓教学运行,提高培训质量
在抓教学运行过程中,学院着重抓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抓好课堂教学。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每期培训班开班前都与授课教师反复沟通授课内容,每门课程授课教师都专门制作授课PPT课件,并针对培训学员对部分课程提出相应改进意见,以确保教学质量。二是抓好教学管理。每期培训班都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及临时党支部,并配备了专职班主任指导开展班级工作,建立了请销假制度,进行了考勤登记,坚持每天上课考勤;同时发挥班长、副班长等班级干部的作用,加入到班级日常管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学员拓展训练等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增进彼此的友谊和信任,融洽了关系,浓厚了感情,营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班级氛围。
三、培训成效
培训项目实效显著,获得了社会和学员的广泛好评。
培训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授和专家们以智锐诙谐的语言与贴近实践的事例为学员们讲授了大量前沿知识,从创新社会治理、基层政府突发事件应对、各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模式、“党建+社会治理”的活动品牌和项目创意,再到基层干部阳光心态培养。内容由事及人,工作发展与人文关怀两面开花。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现场走访调研,学员们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强化干部党性观念,提升干部专业素能,增强了业务工作能力,把学到的课程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四、经验体会
1.培养人才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勇于担当。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培训项目,是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的讲话精神。吉林大学秉承服务社会大众、培养合格人才、助推地方经济建设、新时期社会治理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办学优势,把培养好、管理好、服务好基层工作人员培养、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到科学组织,精心安排,全力保障。保证培训工作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运行、高口碑回馈。可以说无论从教师的选配、课件的编写,还是班主任的配备以及学员住宿、教室调配、学员就餐等各个环节都能优先考虑培训学员的需求。学校、委托方、培训学员三方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2.面对专项的受教育主体,必须因材施教,加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工作人员既要有合格的政治素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好的文化素质,又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对群众工作的一颗热忱的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面向学员需要,从实际出发,探索有效的办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注重针对性、应用性的合理搭配,科学设置课程内容,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五、培训启示:
吉林大学秉承服务社会大众、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坚持转型发展,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理念出发,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大批管理型、应用型、技能型、综合型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教科文全委会秘书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中,吉林大学获得了“事迹特别突出的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吉林大学服务于终身学习、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事迹被选参加全民终身学习成果展,受到了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吉林大学“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培训项目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典型案例。面对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的重托,吉林大学将不负使命,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第六届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年会暨信息技术领域产学合作论坛将于6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
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将于6月19-20日在厦门举办
第五届人工智能“职教百强”院校长高峰论坛将于7月6日-8日在上海举办
关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