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积极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筑牢“军民融合”培养思想根基,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为导向,坚持融入青岛、服务青岛、贡献青岛,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联合北海舰队驻青部队积极探索军校人才培养、双拥共建、融合发展的路径,构建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青岛模式”,同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以“开放合作 共建共享”为原则,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中努力发挥继续教育的支撑作用,形成了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格局。
4.学校与北部战区海军政治部共同打造的“服务军民融合发展,共建‘暖心惠兵’工程”项目被评为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一、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国家一体化的战略和能力”的目标指向,进一步强化了军民融合发展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2018年通过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为新时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战略要求。
青岛市是国防重镇、驻军大市、战略母港的所在地,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强军保障之责;同时,青岛市海洋科教优势领先,涉海涉军产业发达,双拥共建传统悠久,具有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厚基础和独特优势。青岛西海岸新区是第9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已批复的19个国家级新区中唯一被赋予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功能区定位的新区。近年来,青岛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在地方层面全方位部署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规范性文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办法》,在军民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协同研发孵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地人才培养使用、军队社会化保障、陆海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创新、引领示范,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青岛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同时,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融入青岛、服务青岛、贡献青岛,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主动服务军民融合发展,联合北海舰队驻青部队积极探索军校人才培养、双拥共建、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在为部队官兵开展个性化学历提升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送教进军营”特色公益活动,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历与非学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助推了北海舰队驻青部队现代化建设与人才培养。
二、主要做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自2018年以来,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径,摸清军民融合高等教育资源需求,全面推进“暖心惠兵工程”系列活动,提供定制化学历提升服务、特色公益服务、共建军校思政平台,从而加强高等教育服务军民融合的共建、共享、共用模式。
(一)打造专属学习圈,提供学历提升个性服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主动与北海舰队政治部门进行对接,全面调研了解驻青部队发展需要与官兵成长需求。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继续教育面向有学历提升需求、有学习意愿的现役官兵,为部队人才培养量身打造专属学习群组,根据部队实际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健全学分互认制度,切实提供导学督学、课程助学、考试组织、学习活动等个性化支持服务。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学校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平台技术优势,广泛采用直播导学、在线答疑等形式,为北海舰队驻青官兵提供“视频面对面”的个性化助学服务。同时,学校根据部队对外通信管理政策,安排专人专班,充分利用周末、晚上等时间,为部队官兵提供学历认证、信息上传、教材订购、学籍注册等服务,受到驻青部队官兵的普遍欢迎。
(二)开展“送教进军营”,提供系列特色公益服务
自2018年5月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资源等优势,与北海舰队联合开展主题为“送教进军营”的系列活动,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图书捐赠等形式,为驻青部队官兵提供特色公益服务,彰显了社会责任与担当。
图1北海舰队驻青部队组织观看《积极心态 标杆人生》在线公益课程
聚焦驻青部队官兵需求,组织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走进绿色军营,为广大官兵作思想教育类、个人提升类、专业技能类等专题报告,是“送教进军营”特色公益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2018年5月3日,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夏从亚教授应邀走进绿色军营,为北海舰队驻青官兵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的专题报告,并在课后与官兵座谈交流、分享心得,共同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2020年3月,学校继续教育专门邀请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逸龙教授录制了《积极心态标杆人生》课程,通过在线形式为奋斗在抗疫一线、封闭管理近3个月的执勤官兵送去了心理健康辅导,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北海舰队驻青部队先后组织某护卫舰支队、某舰艇大队、某防空旅官兵2000余人次分批次学习观看。
图2 军民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除了组织专题讲座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还为北海舰队驻青部队专门搭建了“军民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推出个人素养在线提升服务,自2018年5月正式启用以来,已邀请学校知名教授和北海舰队专家学者来校录制优质课程资源,目前上传平台30余门、通过专属U盘赠送课程160余门,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广大官兵的实际需求。同时,学校继续教育还广泛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内容涉及国际关系类、军事理论类、党政教育类和历史类等领域。
(三)深入推进协同共建,建设军校思政教育平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联合北海舰队驻青部队,充分发挥军、校资源优势,联合组织定点教育帮扶,共建思政教育基地、法律实习实践基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党性教育等交流互动,搭建部队青年官兵与学校青年党员思政教育平台,持续推动军民资源共享与融合发展。
图3 中央电视台报道学校继续教育助力北部战区海军扶贫村脱贫攻坚工作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联合北海舰队为北部战区海军扶贫村——黄岭村录制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村干部素养提升”“农艺技能指导”等系列线上培训课程,并选派青年教师为村里儿童开展“一对一”云辅导专属助学服务,以扶智促扶贫,自觉履行驻地高校的社会责任担当。
图4 学校青年教工党员与北海舰队驻青部队官兵共同拍摄“我和我的祖国”青春快闪
同时,学校与中国海军博物馆举行多次互访,在“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基础上,围绕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共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加强优质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推动国防教育普及化等内容达成广泛共识。在此基础上,有关专家应邀来校,为本科生与继续教育学生作了《兵者,国之大事》的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学校青年教工党员多次赴海军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专题教育,与北海舰队驻青部队官兵联合组织了“我和我的祖国”青春快闪的拍摄制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实践成效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目前已累计为1500余名北海舰队驻青部队官兵提供学历提升服务,其中,培养学历教育毕业生650余人,在读450余人。同时,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送教进军营”特色公益讲座70余次,惠及部队官兵15000余人次。另外,分批次向北海舰队驻青部队官兵赠送各类图书2000余册。
2018年5月4日,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山东卫视分别以《军地共建组织多种活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高扬伟大旗帜 坚定伟大道路》为题,对学校继续教育“送教进军营”特色公益服务进行报道。2020年6月30日,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又以《精准帮扶,建设美丽乡村》为题,对学校继续教育助力北部战区海军扶贫村——黄岭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关注。2021年,学校与北部战区海军政治部共同打造的“服务军民融合发展,共建‘暖心惠兵’工程”项目被评为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四、经验启示
服务军民融合发展、助力部队发展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为导向,筑牢“军民融合”培养思想根基,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优势,借鉴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有益经验的基础,形成了以军队培养为主、高校培养为辅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新体系,此举是践行服务社会职能,也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同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以“开放合作 共建共享”为原则,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中努力发挥继续教育的支撑作用,形成了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格局。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聚焦部队官兵学习提升需求,持续开展“送教进军营”服务,为部队官兵量身定制人才培养计划;拓展服务面向,为退转官兵再就业提供岗位实训、技能提升、创新创业等职业发展指导与培训;深化交流合作,助力官兵学习成长,为部队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第五届人工智能“职教百强”院校长高峰论坛将于7月6日-8日在上海举办
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将于7月21-24日在新疆举办
7月28-30日·敦煌|高校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课程思政创新设计研修班
关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