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作为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之一,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践行“初心”为宗旨,奋力担当,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优质培养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产教融合”模式育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主动对接一线需求,大力开展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学历提升和农业农村发展带头人培训,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山东农业大学作为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之一,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践行“初心”为宗旨,奋力担当,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优质培养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产教融合”模式育人,主动对接一线需求,大力开展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学历提升和农业农村发展带头人培训,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作出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指示。2018年,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山东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2019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要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科技和人才引擎,山东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回信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根希望田野,聚焦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山东省发展重大战略对各类人才的学习需求,发挥学校教学、师资、科研优势,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为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中坚力量。
二、基本情况
学校坚持把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责任担当,形成了“强农兴农、富民兴鲁”的社会服务优势。我们主动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为确保“中国碗里装中国粮”提供“山农智慧”,把最好的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
当前学校是“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农业农村部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是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科技部“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也是“山东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2021年5月获批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十三五”以来,学校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专技人才知识更新等各类农业实用人才的需求,累计培养培训6万余人,培训范围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卫视、大众网等媒体对学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进行了报道。
三、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将继续教育作为直接“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教育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深度融合。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以培训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用人才为己任,以培养乡村振兴实用人才为重点,采用订单式方案、名师课堂、问诊式授课、分享式现场教学等方式,打造服务社会生产一线需求的培训服务平台。
(一)提升农业干部素能,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学院依托山东农业大学雄厚的办学实力,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加强与省内外有关市、县(区)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人才培养合作,认真研究农业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积极整合社会各界专家和校内外优秀师资,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对农业党政干部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更新和素能提升培训,切实满足对农业管理干部职工的培训需求,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业管理干部和后备力量。
(二)强化专技人才队伍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学校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大任务,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为主线,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履行,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展示和推广力度,推进信息化服务手段普及应用,大力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效能,积极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式培训模式,着力打造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业专技人才队伍,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三)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打造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学校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业发展带头人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实际,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分层分类培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增强提高培育内容的针对性、过程管理的规范性、培育结果的有效性,不断发展壮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大力推动山东省内外高素质农民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和党性觉悟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四、信息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的做法
近年来,学校继续教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社会发展新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深度融合。学历继续教育积极适应政策要求和社会需求,积极加强网络平台和课程资源建设,提高涉农人才培养质量。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从最初的单一的线下培训模式到现在的多元化、多功能的线上教学管理平台的上线与运用,满足学员线上培训学习的需要,在促进学校继续教育持续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和无以比拟的正向作用。目前,学校拥有继续教育专用培训网络课程95门,另建有继续教育网络课程182门,其中 1门被评为省级社区教育优质课程资源,1门网络课程在全国高校农林类专业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建有山东农业大学教育培训网,建有“山东农业大学终身学习在线”网站,构建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服务平台,在培训班中开设线上直播授课,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突围疫情困扰,打破发展瓶颈。
五、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特色资源,在开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训中,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在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上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政治理论、专业技能、热点难点问题设计教学内容。灵活选择课堂讲授、线上学习、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同时将理论教学、案例式教学、实验室操作与现场观摩相结合,通过带头人互访、经验交流等方式,在体验中提升干事创业、联农带农能力,不断增强培训针对性。此外持续开展帮扶指导,为参训学员提供解疑答惑、扩大视野和更新知识的平台机会,增强创业创新创造能力。为山东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较好的发挥了智库作用。
六、启示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共同书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培养一支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都能够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下一步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扛起新时代的责任担当,积极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探索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径,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拓宽办学途径,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继续打造学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和品牌,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拿出更多务实管用科技成果,全力打造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需求的立体平台,在“双一流”建设中培育“一懂两爱”新型人才,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为打造乡村振兴贡献“山农力量”。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将于7月21-24日在新疆举办
7月28-30日·敦煌|高校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课程思政创新设计研修班
关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