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了《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坚持和完善干部脱产学习进修制度,建立健全干部在职自学制度。这是上级关于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一批又一批在军队工作的同志服从组织安排到地方工作,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建功立业。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为加强政权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军转干部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弄潮儿,做出了骄人业绩。
烟台市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培训项目以适应烟台市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帮助转业军官提高政治素养、增强转换意识、提升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宗旨,通过个性化、专题制、分段式的培训,顺利实现转业军官从军队干部到地方人才的转型,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军转干部培训的重要意义
军转干部培训是适应国家改革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军转干部培训是军转干部安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安置好、培养好、使用好军队转业干部的一项特殊措施和倾斜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的关心关爱。鲁东大学已连续7年承担烟台市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岗前培训和烟台市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工作,能够承担军转干部培训任务,既体现了学校对军转干部培训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烟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学校的充分信任,同时也为我们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军转培训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军队转业干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顺应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现实需要,对于帮助军队转业干部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适应新环境新任务,改善军队转业干部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能,实现由部队建设主力军向地方发展生力军的顺利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领导,健全培训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军转培训作为军转干部从军队转业到地方的第一站,承担着帮助军转干部转变角色、了解地方、适应新岗位等职能,从而更好助力军转干部由国防和军队建设人才向经济社会管理人才转型。学校高度重视军转干部培训任务,将此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全面推开。校地联合成立“军转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协调。在总结多年军转干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对学员学历层次、岗位特点和分配去向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准确把握军转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专属培训方案。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军转干部培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培训班班主任工作职责》《外出培训带队人员工作职责》《培训班疫情防控守则》等。在培训管理队伍建设上,精心挑选专人全程跟班带队,由学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和班委,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牢牢把握培训工作的方向性、正确性、实效性。科学完备的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课程,整合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培训需求,加强培训内容和课程研究。我们制定的课程方案,始终体现了培训目标的要求,坚持了课程整合而不是拼凑课程门类。培训课程设置科学,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构建了1+X(规范课程+专题讲座)课程设置体系,开设《办公自动化核心技能提升》《心理健康与精神压力管理》等贴近工作岗位实际、丰富工作能力提升等培训内容,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学员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军转干部的勉励,牢记生命中当兵的历史,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继续出色工作,用实际行动和骄人业绩再创辉煌,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师资队伍的整合是培训工作的重头戏,选好教师则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关键。因此,学院提出“以课择师”“内外聘结合”“遴选名师授课”三条整合师资队伍的原则,组建了一支高层次、高品质的师资队伍。
(四)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军转干部培训实效
实行“集中授课+参观见学”培训模式,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究、现场教学、学员专家互动、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印制了学员考勤表、学员请假表、培训鉴定表,严格纪律和考核,使学员感到学习有压力、自我有动力,确保学习井然有序,学有实效。与市退役军人红心红星艺术团开展了以“永葆军人本色,再创新的辉煌”为主题的联谊活动,激励广大军转干部退伍不褪色、用激情再创辉煌。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成功举办党史知识竞赛,赴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开展党性教育,在实地研学中感悟初心使命。培训效果评估显示,学员对培训质量、组织服务的评价优秀率、满意率均达到96%以上,课程设置评价优秀率、满意率均在90%以上,其中《综合性文稿写作实践与探索》《慢病预防与康复》等课程优秀率达到98.2%。培训学员一致表示“培训课程安排合理科学、针对性强、内容丰富,通过培训进一步调整了心态,对顺利进行角色转换,融入到地方工作确有很大帮助。”
(五)坚持需求导向,开展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搭建服务退役军人继续教育平台
开展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是新时期党中央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重要部署,也是学校服务军队和地方建设的一个全新任务。学校高度重视专项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承训学院负责同志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由继续教育学院牵头,教务处、学生工作处、财经处、保卫处、后勤处等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鲁东大学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实施方案》。根据接收单位工作需要,结合军队转业干部个人意愿选择培训专业,为每名学员配备导师和班主任并量身定制”一人一计划””一人一课表”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灵活采用融入式、讲座式、答疑式、实训式的教学模式,以考促训、以训促学,坚持按需施训,确保培训质效。
三、培训成效
烟台市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岗前培训,帮助学员提高政治素养、增强角色转换意识、提升专业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顺利实现转业军官从军队干部到地方人才的转型,同时也是为烟台市人才需求导向服务的重要举措。
烟台市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采取导师制和学分制的培养模式,灵活采用融入式、讲座式、答疑式、实训式的教学模式,以考促训、以训促学。在校培训期间,有的学员顺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有的学员成功考取在职研究生,多名学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因表现突出被评为防疫先进个人。
党性教育和现场教学等环节,让学员们对国家的形势和党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好的为烟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价值、做出贡献。
鲁东大学作为烟台市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培训承训高校,始终坚持以军转干部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层次、专业化、个性化、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服务,取得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接收单位和学员本人“三满意”的显著成效。
四、项目启示
(一)以培训需求为导向,提前做好培训调研
学员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学员评价就是工作的标准。培训前,通过邮件、电话、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征求学员意见,了解学员对培训的目的、内容和方式需求等。在分析整合学员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协商研讨的基础上,校地共同制定贴合需求、内容合理、模式新颖、过程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培训方案。
(二)坚持以人为本,广开言路、按需施教
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作为新时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培养军转干部从军队建设人才转变为地方建设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服务保障。学校重点运用“训前征、训中谈、训后评”的教学管理机制,学习期满后对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鉴定并给予反馈,以培训课程评价和学员反馈意见为导向,优化培训环链,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培训的层次性和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设立省级军转干部培训基地
学校聚焦军转安置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始终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有力有序推进该项工作。逐步将承担过军转干部培训任务的普通高校作为培训基地,将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先期培训的经验优势转化为继续教育培训优势,在更好地为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服务的同时,实现高校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将于7月21-24日在新疆举办
7月28-30日·敦煌|高校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课程思政创新设计研修班
8月19-21日·雄安|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将于8月19-21日在雄安举办!
8.19-23 •北京 | 高校虚拟现实/ChatGPT/AI虚拟人/数字孪生最新技术研讨会暨师资研修班将在北京举办
协作组函[2023]1号 关于开展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关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