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李向辉
主动变革 谋求创新 促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继续教育唱响了规范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对此,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都走在了探索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潍坊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学校各级领导以及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在继续教育工作中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李向辉院长介绍,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潍坊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制度建设、学历继续教育内涵建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平台资源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创新,推动着潍坊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向好发展。
学校先后制定了《潍坊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潍坊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工作管理规定》《潍坊医学院非学历教育管理实施办法》《潍坊医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潍坊医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有力提升了继续教育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注重校外教学点管理 调整招生规模 提升高校整体办学质量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紧缺人才,为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校外教学点是高等学校为满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需要,而设立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是高校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依托和服务延伸,其教学和管理状况、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基于此,潍坊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对校外教学点的管理也尤为重视。
李向辉院长提到,我国在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校外教学点管理队伍建设方面,缺乏相关政策指导。近年来,高校继续教育“重规模、轻教学”的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校外教学点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致使继续教育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质量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因此,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推动高校继续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提升质量,成为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根据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科学论证、超前谋划,主动调减并稳定年度招生规模,积极适应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要求。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实行动态调整策略,主动优化专业布局,现仅专升本专业招生。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以满足学习者学习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适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优化。
潍坊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及时修订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办法,完成了排查整改工作,开展了新一轮校外教学点的遴选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学院加大了对校外教学点从全流程体制机制、全过程教学管理、全质量监控体系、全规范教学点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与建设力度,学历继续教育内涵质量得到有力提升。
对于校外教学点的业务能力提升,李向辉院长特别强调学校实施了对教学点业务骨干进行行轮训的制度。校外教学点业务骨干轮训制度,立足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实际,分类别研制了学籍管理与档案材料管理的质量标准,绘制了业务流程,编制了轮训人员业务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明确了轮训学习的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是构建规范体系,明细工作要求。校外教学点业务骨干轮训制度规范体系,主要涵盖了轮训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等。岗位职责主要界定了轮训人员在我校所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其他需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规范主要指轮训人员需完成的具体工作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各项业务开展的基本流程、基本规范等。二是建立规章制度体系,确立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和规范轮训人员行为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须遵守的各类规章、条例、规则、办法等,保障了工作开展的良好秩序,是该项制度能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自2021年起,学院对各教学点的业务骨干实行了轮训制,具体要求每个教学点每2年至少选配2-4名工作人员到学院参与2-3个月的成人教育全过程具体管理工作。从实际运行来看,各教学点及业务骨干反馈良好。此举,既可以让教学点的工作人员从学生报到到学习到教学到毕业进行全流程的参与,也能很好的体会到学校的整个管理理念。通过这种创新的管理形式,对医学类院校继续教育的规范发展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继续教育业务管理 落实规范发展改革举措
潍坊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方面也同样取得了新提高。自学考试要扎实做好各开考专业主考院校的各项工作任务,年度考生要参与完成20余门课程近40000科次的学习与考核,以及年度2次毕业环节考核和毕业论文答辩。为加强新开考专业课程建设,学院完成了12门强化实践能力课程考试大纲制定、教学视频录制与题库建设。目前在籍自学考试考生7万余人,已有近3万名考生通过考核顺利毕业。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学院调研起草了非学历教育管理实施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明确了主体、任务、指标、评价等。学校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和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获批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1个,省教育厅社区教育优秀课程6门。面向基层医疗卫生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开展非学历教育,共培训8000余人次;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在线继续教育,开展高级研修项目,年度培训4000余人次,更好的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平台资源建设方面,学院对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和非学历教育3个继续教育在线学习管理平台进行了新一轮的优化升级,优选新增加400余门网络课程,功能更为全面实用,较好满足了学员个性化学习和管理需求。坚持精品战略,采取多种举措,大力提升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目前共建成省级成人教育特色课程1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9门。
多方面深化改革举措并行 提升育人质量
对于未来的工作,李向辉院长提到,继续教育学院将在管理体制、内涵建设、教学改革、校外教学点、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整体育人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强化系统治理,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和职责,健全学校继续教育工作体制,严格落实管办分离要求,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继续教育学院)管理职责和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责任。梳理完善继续教育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与规范,编印制度汇编,提升继续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注重内涵建设,提升继续教育办学质量。根据上级要求科学制定成人高等教育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课程内容与科技发展衔接等。健全继续教育教师聘任机制。鼓励专任教师或退休返聘教师投身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完善继续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不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集体备课,探索构建继续教育师生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编写或参与编写全国继续教育规划教材和适合我校继续教育学需要的特色教材,积极培育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提升教材和课程建设水平。创新培训工作模式,发挥各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和教育资源优势,科学设计制订可具操作性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和方案,加强与各级人社、卫健、疾控等部门以及相关协会的联系,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技能提升,积极开拓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打造非学历教育品牌,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创新改革优化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形式。科学设计符合成人学习实际、突出考核内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多元化、发展性学生综合考核与评价体系。强化日常教学督导监控,完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健全内部质量保障机制。
严格资质审核,规范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深入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审慎研究、合理规划校外教学点布局,严格控制设置数量,慎重选择设点单位。厘清学校与设点单位之间的责权利,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归口管理部门,进一步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完善合作协议签订,切实加强对各校外教学点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加强教学全过程监管和纪律约束。联合校内相关部门定期对校外教学点开展检查评估,特别是加强收费管理、招生宣传、学籍管理等,及时堵住风险漏洞,
强化平台建设,提高继续教育数字化水平。持续优化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对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管理平台、自学考试学习平台和培训平台继续进行优化升级,力争在建设集AI人工智能识别、在线答辩影音录制和人机交互虚拟仿真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平台方面取得关键突破。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更新自录在线课程资源,引进国内优质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等有效衔接;积极申报省级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维护好现有共享课程,推动实现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优化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建设自制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项目,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您想更多了解潍坊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请点击“阅读原文”。
重庆文理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马新强:智慧赋能 数字驱动 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余淼:立足三峡 放眼世界 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窦苏明:发挥专业资源优势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工业设计系主任覃京燕:设想未来 计谋天下 在交叉融合智能中推动设计创新发展
长春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张永生:突出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办学优势 培养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型人才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育红: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谱写继教模式创新新华章
河西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晓虎: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何淼:发挥信息化办学特色优势 培养人工智能应用高技能人才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院长边文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工智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邱峰:创新“人工智能+教育” 培养高层次人工智能教育人才
河南工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沈贞:“豫”音绕“粮” 以全球视角构建灵活开放高质量继教发展路径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炳烛:沉淀百年之办学精华 传授实业培养新时代行业人才
重庆工程学院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廖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数字化、智能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重庆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杜朝辉:新时代新担当 办好继续教育助力终身学习体系构建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魏玮: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普融通,培养高素质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才
青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耿宝福:以政促改 谱写青大继教新篇章
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常友:坚持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淮阴工学院副校长高尚兵: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副主任李彬:厚基础、重交叉、强应用,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邓毅:为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而努力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建华:探索继教新模式 呼吁继续教育良性发展
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浩:以新时代视角 促进学历继续教育全环节、全过程高质量发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刘代军:支持行业特色高校升格大学 郑州航院“三步走”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申华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致力建成河南省人工智能名牌专业
烟台职业学院网络中心副主任谢树晓:充分发挥网络中心作用 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战略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林果园:发挥能源资源领域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治斌:紧密对接数字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信息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北京趋动科技有限公司CEO王鲲:软件定义算力,助推高校AI科研及专业建设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金家贵:量子赋能教育 做好量子领域人才培养基座
长天云端运营总监陈柳:数字继教,因知而行,助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春风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曙光:春风化雨 润泽全民教育
无锡柠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虹:突破迎接新征程 初心不改助发展
浙江精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蒋定福:用数智化技术全方位培养一流新商科人才
上海正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方:用艺术 简捷 尖端的教育产品服务新时代育人场景
近期活动链接
重磅 | 2023(第九届)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将于10月19-20日在北京盛大召开
重磅 | 关于开展2023(第十届)E-Learning行业年度评选的通知
关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