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革命思想为积淀 开展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继续教育
厦门大学的继续教育办学历史悠久,那办学至今学院形成了怎样的办学特色?
许和山:厦门大学继续教育肇始于1926年的厦门大学平民学校。为提倡平民教育,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厦门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办成立厦门大学平民学校,当时罗扬才学长曾在平民学校担任教员,为工农群众讲授常识课,宣传革命思想。
自平民学校开始,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工作从未停止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脚步。在百年传承发展中,厦大继续教育工作者怀抱“教无类”“育众民”的拳拳之心,先后创办了附设职工业余学校、职工业余大学、夜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办学实体,开展了函授、自考、夜大学、干部专修、成人脱产、专业证书、职业教育、网络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服务,与我校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相互补充、彼此促进的办学格局。
学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校“十四五”规划总体布局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部署为指引,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坚持依法办学,锚定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目标,致力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注重质量、结构、品牌、效益均衡发展,依托厦门大学雄厚的师资团队、教学力量和科研成果,开展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多专业、多种类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网络教育平稳收尾 非学历教育严把质量 继续教育有序发展
近几年,继续教育唱响了改革的主旋律,要求向规范高质量方向发展。针对于政策要求,针对政策具体做了哪些调整和举措?目前政策的落地情况如何?
许和山:(1)学历继续教育方面
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2022年秋季起,网络教育停止招生。对继续教育学院而言,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为了保证我校网络学历教育培养质量,确保学生学习全流程妥善、平稳,网络教育办学圆满顺利画上时代句点,学院厘清思路、找准定位,正分批次、分阶段扎实有序推进网络教育办学各项工作。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贯彻落实网络教育办学收尾工作方案和风险防控预案,强化对合作单位、校外学习中心责任履行监督管理;
二是做好网络学历教育师资、课程以及现有教学服务机构、人员等资源的有效整合,继续高标准、高质量为学生提供教学、考试、论文指导等服务;
三是预计利用8个学期逐步推进收尾工作,到2027年12月31日完成在籍生培养工作。
(2)非学历继续教育
学院依托学校雄厚的学科优势和独特的校园文化,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严把“质量、服务”关,不断打造高水平的“名师”“名课”培训体系。同时,不断完善非学历教育办学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非学历教育保障机制。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厦门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不断修订完善学院相关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如《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规范》《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师资、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确保非学历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运行,促进非学历教育平稳发展。近年来,坚持以管理信息化促进办学规范化,全面总结梳理业务流程,扎实推进非学历教育管理系统建设、功能完善,建设集培训项目申报、师资课程匹配、后勤服务保障、人员配置、流程信息管理、财务报账登记功能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流程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
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教师选用、课程课件审核制度,实现全覆盖。健全完善非学历教学督导制度,强化督导组考核评价作用发挥。建立全员听课、全员评课机制,用好学院听课制度,采用流程监管、随机抽查相结合形式检验课堂教学成效。
三是制定非学历教育的应急预案。提前制定了职责清晰、架构合理、分工明确、流程顺畅的应急预案。当非学历教育过程中发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迅速作出处理,防止群体性或重大性问题发生,确保教育教学安全有序进行。
随着继续教育的改革,大多数院校都将工作重心调整到了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您对此有何看法?作为曾经的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对于试点工作中积累下的远程教育课程学院将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其利用起来?
许和山: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都是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院校无论是做学历继续教育还是非学历继续教育,都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方面在稳步推进网络教育收尾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不断探索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确保学院顺利转型。
对于之前工作积累的几千门教学课程资源,将会用于学院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另外,学院在计划组织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研究,将资源进行就地转化。除此之外,资源也可共享给还在做学历继续教育的兄弟院校,对兄弟院校工作的开展能提供一定价值。
服务国家战略 建设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 打造厦大继续教育品牌
依托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学院是如何打造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品牌的?
许和山:学院注重发挥厦门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在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新文化等策源地的优势,把前沿理论知识及先进理念融合到学习课程体系的研发和建设中,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结合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经济金融、公共管理、化学化工、信息技术、海洋科学、能源材料等优势专业,通过聘请校内外大量名师,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和授课效果,精心培育精品课程,形成了一套质量较高的非学历教育课程体系,拥有较好的师资阵容和完备的教育模块(包含党性修养与勤政廉政、公共管理与政府治理、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等28个课程模块),并结合学校在台海与南海研究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开发了《台海局势与中国统一前景》《当前台海局势和两岸政经走向——兼论两岸经济合作》等精品课程。
此外,厦门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有着丰富的人文积淀,“爱国、革命、科学、自强”四种精神形成学校独特校园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参训学员得到的独特文化体验。学院在课程设计、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各办学环节中积极融入大学精神。同时,厦门大学独有的“一主四从”、中西合璧(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建筑风格,以及厦门大学校史馆、人类学博物馆、革命史展览馆、中国近现代文学展览馆等丰富的馆藏资源,提升了参训学员对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认同,加强了文化体验和传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学校都教育数字化有着新的思考,同时也在尝试着向该教育方向发展。对此,学院有哪些思考和初步做法?未来在此方面有哪些构想?
许和山:继续教育面向的群体非常广,群体间在先前知识、学习兴趣、认知风格、媒体偏好等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为更好满足大众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加大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建设投入力度,其中包括加大资源内容建设力度、加强富媒体资源建设力度、加深智慧资源研究与建设力度等。
此外,还需要搭建功能更加智慧化的终身教育平台,终身教育学习平台是开展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为给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体验,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应具备的功能有:
一是实现特色学习服务功能,为师生提供多维信息交互方式。信息时代知识传递方式已从单向向多向互动转变,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以及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已然成为影响线上学习效果与学习完成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平台交互性建设,构建强互动的师生网络学习共同体是终身教育平台建设的必然趋势。
二是个性化推荐及智能化服务,体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是智慧时代的特色和理念。终身教育学习平台的个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定制化课表、个性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学习引导等方面,而平台的智能化能使平台的个性化服务更加便捷、迅速和精准。
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 全力开创改革转型发展新局面
站在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上,未来学院有哪些规划?
许和山: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有关精神,学院将以“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助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为目标,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全民知识更新、全年龄层次锻炼、全行业领域覆盖、全方位技能提升、全过程教育服务”的继续教育,围绕立德树人融入继续教育全过程,在干部教育、全民素质素养、行业企业协会培训、研学实践、海外研修、专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认定等方面上下更大的功夫,不断推进非学历教育改革创新,全力开创改革转型发展新局面,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号角中奋楫远航。
潍坊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向辉:主动求变积极创新 着力强化内涵提升 推动继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余淼:立足三峡 放眼世界 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窦苏明:发挥专业资源优势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工业设计系主任覃京燕:设想未来 计谋天下 在交叉融合智能中推动设计创新发展
长春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张永生:突出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办学优势 培养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型人才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育红: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谱写继教模式创新新华章
河西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晓虎: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何淼:发挥信息化办学特色优势 培养人工智能应用高技能人才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院长边文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工智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邱峰:创新“人工智能+教育” 培养高层次人工智能教育人才
河南工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沈贞:“豫”音绕“粮” 以全球视角构建灵活开放高质量继教发展路径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炳烛:沉淀百年之办学精华 传授实业培养新时代行业人才
重庆工程学院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廖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数字化、智能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重庆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杜朝辉:新时代新担当 办好继续教育助力终身学习体系构建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魏玮: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普融通,培养高素质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才
青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耿宝福:以政促改 谱写青大继教新篇章
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常友:坚持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淮阴工学院副校长高尚兵: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副主任李彬:厚基础、重交叉、强应用,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邓毅:为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而努力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建华:探索继教新模式 呼吁继续教育良性发展
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浩:以新时代视角 促进学历继续教育全环节、全过程高质量发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刘代军:支持行业特色高校升格大学 郑州航院“三步走”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申华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致力建成河南省人工智能名牌专业
烟台职业学院网络中心副主任谢树晓:充分发挥网络中心作用 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战略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林果园:发挥能源资源领域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治斌:紧密对接数字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信息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北京趋动科技有限公司CEO王鲲:软件定义算力,助推高校AI科研及专业建设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金家贵:量子赋能教育 做好量子领域人才培养基座
长天云端运营总监陈柳:数字继教,因知而行,助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春风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曙光:春风化雨 润泽全民教育
无锡柠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虹:突破迎接新征程 初心不改助发展
浙江精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蒋定福:用数智化技术全方位培养一流新商科人才
上海正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方:用艺术 简捷 尖端的教育产品服务新时代育人场景
近期活动链接
关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