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案例全面介绍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过去几年在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特色和成效,为职业院校开展非学历教育服务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以效法的经验。
一、案例背景
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数字化转型对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提出新要求,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挑战。特别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大规模在线学习进一步加速了教育数字化变革进程。数字化转型呼唤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成为教育变革的加速器。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亟需提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条件下的数字化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管理能力。
二、主要内容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信)于2015年成立了集“产、教、学、研、用”多项功能于一身的教师发展中心。秉承“带着问题来,抱着成果走”的培训理念,以“上接国际、下接地气,校企合作、融合创新,服务教师、引领教改”为工作原则,开展教师培训和工作交流,培训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了国内信息化教学主流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主要有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数字资源开发与制作、微课制作、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MOOCs直播课程教学等内容。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全国逐渐打造出“引方向、重实战、严管理、优服务”的信息化高端师资培训品牌形象。
图1 厦门市2021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创新项目—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
2016-2019年完成全校专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轮训,为来自辽宁、新疆、江苏、内蒙古等地区的职业院校校长、专业带头人及教师开展培训;2020年3-4月,我校承办教育部信息化教指委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在线培训,参训学员达到超过4万人;2020年末,我校承担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在线培训示范班项目,开设3个班次40学时线上直播+录播课程,面向全国30个省(区、市)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培训,共培训近3万人次,培训获得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表扬。2022年底入选国家级“双师型”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2023年9月入选教育部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
图2 教师发展中心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多期国家级培训项目
三、过程与方法
(一)开发职校教师能力模型和课程标准
为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生态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我校汇集校内外专家资源,运用DACUM岗位能力分析的科学方法,开发出《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模型》并进行解析,为开发适应教师岗位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使培训工作扎实落地,我校邀请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指委信息化知名专家研讨,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和培训方案。将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转变为课程培训标准,使教育部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切实落地,转化为有实用性、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评价方法,使培训化虚为实。这些课程标准包括: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初级)系列课程标准(6门)、基本教学能力培训系列课程标准(6门)、专业建设开发与建设能力培训系列课程标准(5门)和课堂教学管理与组织能力培训系列课程标准(9门)。
(二)汇聚专家团队开发培训课程方案
北信教师发展中心汇集教育部、国内知名高校和信息技术领域先进企业专家资源,构建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菜单式“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共计60余门课程。教师发展中心设计了差异化的教师培训方案,包括针对新晋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师通用能力培训方案”、针对任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方案”、针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方案”和针对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培训方案”。该课程体系可以结合各地各类受训教师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灵活组合培训项目,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参训教师需求,提高培训效果。体系化的培训课程标准和培训方案系统解决了教师在教学组织、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面临的实际问题,全方位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也使信息化培训更加系统、科学、规范。
(二)建设精细化管理制度
北信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北京市优质省培基地,组织专门力量依托国培项目大力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建设。针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开展了“全领域、全流程、高标准”的制度体系建设,分别涉及到了培训项目的申报、项目的招投标管理、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以及项目的经费管理等各个业务领域的所有重要流程,为开展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培训项目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培训工作合法合规。
此外,为做好培训工作,北信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学校人事部门对标学校ISO9000管理要求,出台一系列标准化的教师培训管理章程和办法,标准化管理使培训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有效保证了培训效果,也调动了培训和受训老师的积极性。
(三)成果导向的培训目标
坚持成果导向的培训目标,形成了“三要”特色。即一要务实、落地: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理论引导、实践为重。让参训学员学习后就可以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当中;二要结合人体学习机能规律:在教学设计中,理论部分安排在上午精神饱满中讲授,实操部分的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三要注重教学成果:培训设计以项目式教学为引导,让每位参训学员,培训后都有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员达成“学前思考、明确目标、解决问题、学有所成”的目标。
图3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在线培训示范班”项目
四、特色与创新
(一)紧贴“三求”开展培训课程建设
教师发展中心持续研究新时代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学校对高质量发展的渴求、教师对高素质成长的诉求,紧贴“三求”开展培训课程建设。坚持需求导向、实践为主、学以致用、成效检验、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开发设计培训项目,尤其加强前期的需求调研与论证,以及后期的跟踪指导,确保培训的实际成效。重点关注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教学行为改变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增量。
(二)多方协同搭建教师培训联盟
我校已有职教集团联盟基础、工程师学院校企合作基础、市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基础。基于已有成果,我校联合基地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利益共同体协作机制,寻求兼顾各方利益且适应教师培训需求的最优解决方案,更高效的整合复用、优化配置各方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群策群力开展教师培训。
五、成效与启示
(一)发挥优势,打造“信息化”特色教师培训
北信根据北京市产业发展、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的新形势、新业态,以提升教师的行业岗位变化适应力、新技术应用能力、新课程的教学能力为目标,培训内容结合我校专业优势和骨干专业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高精尖产业,促进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改革。通过培训,提升教师捕捉行业发展新动态、了解企业新技术,加速新技术与本专业融合应用的能力和水平。2019年以来,教师发展中心为全国的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信息化类的培训,合计13个大项、近100期,培训教师近8万人次,累计超过10万人日,受到各参训学校的信任和学员的欢迎,为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贡献了力量。
(二)理实一体,搭建“菜单式”培训课程体系
教师发展中心开展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和学校教师需求分析,汇集校内外专家资源,构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菜单式培训课程体系,配以差异化的定制方案,构建出科学灵活的培训项目,提升参训教师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成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加油站”,开展教学改革“支持中心”,专业和课程建设论证的“研究基地”。培训模式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高度契合,注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切实促进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改革,并帮助参训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提高。
(三)教学相长,为校内教师搭建职业成长新舞台
疫情期间,北信教师发展中心付强老师在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在线培训示范班”的课程在线上开讲,全国上万名教师参加学习。付老师曾是二级学院专业课教师,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半年脱产培训中脱颖而出,留任教师发展中心专职培训教师。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付老师逐步成为国内该领域一名经验丰富、深受学员尊敬的培训专家。经过多年的积累,我校培养出一支可以结合自身授课专业和优势特长为职业院校教师介绍先进教学经验方法的“培训师”队伍,为教师实现职业成长搭建了新的舞台。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4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全国金属增材制造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全体会议将于10月19日在天津召开
关于开展“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重磅 | 关于开展2024(第十一届)E-Learning行业年度评选的通知
关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