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大学在实施“国家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中,秉承立德树人初心,以提升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及专业能力为总目标,组建专业化培训团队,紧紧围绕国家卫生应急紧缺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别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构建初、中、高系列培训课程,打造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师资库,将虚拟仿真、计算机等技术运用到培训课程中,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参训学员的视野,强化参训学员的参与度,提升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
为确保培训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天津大学根据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需求为导向,强化项目设计;科技赋能创新培训方式;突出案例分析、桌面推演、工作坊等培训内容,提升学习成效。实行项目全流程管理,在计划、实施、辅导、考核方面严格把控,圆满完成培训工作。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末,建立健全紧急医学救援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收治能力,构建陆海空立体化协同救援,进一步推进医疗救援信息指挥、陆海空伤员转运、大批量伤员救治、突发中毒事件医学救援、突发核辐射事件医学救援、基层突发事件快速医疗应急处置、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和成果转化及推广等方面工作。当前,国内外重、特大突发事件仍然呈频发、多发态势,除传统地震、火灾、泥石流、洪涝和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外,还面临新的巨灾威胁:如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等突发事件、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为进一步满足我国各级各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开展全链条、全要素的应急实战演练需要,规范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组织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承建单位专家,编写卫生应急专业化培训教材,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开展培训演练技术研究,结合实景、模拟、AR 等技术形式,创新情景模拟、培训课程、培训方法,助力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的能力提升。
二、典型做法
1、强化战略统筹,提升救援能力
学校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近5年来,研究院先后面向北京市(各区)、天津市(120、16区县)、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浙江省、广东省、新疆等24个省市自治区国家、省、市级救援队培训3500余人,为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提供强有力支撑。特别指出的是,学院强化战略统筹,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战略要求,主动发挥非学历教育服务作用,结合退役军人特长开展应急救援员就业创业培训、推荐学员就业,唱响崇军、荣军、爱军、惠军的时代主旋律。
2、夯实育人基础,编写权威教材
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与100多家大学、军地医院、急救中心、疾控中心、国家救援队等全国应急医学救援行业的研究者、实践者,经过精心策划,结合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经验和最新成果,编写《中国灾难医学高级教程》,共16章71节,约55万字。内容贴近救援实战、可操作性强,涵盖了卫生应急管理、医学救援技术、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处置、核与辐射处置、航空医疗救援、国际医学救援、后勤保障等,重点阐述了灾难医学救援新理念、现场救援原则、技术操作要点及经典案例剖析。与美国哈佛医学院贝斯医学中心共建联合灾难医学科研教学中心,引入哈佛灾难医学高级教程,对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坚持引育并举,汇聚高端师资
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家从事卫生应急相关科学研究、教学培训的专职机构,研究院着力培养具备医、管、工相结合的创新型高级复合型人才。2020年获批了“救援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创了这一领域的先河。为充分融合军、地优势资源,2017年联合“双一流”大学、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承建单位、急救中心、军队等从事卫生应急、卫勤保障专家,成立中国医师协会军民融合卫生应急培训学院,2019年获批天津市卫生应急5类培训基地,首批入选“天津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承训机构”,构建了由132名专家组成的行业最权威师资库,涵盖管理、医学、工程、心理、信息等专业。骨干教员均参加过印尼海啸、海地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重大疫情防控、安徽抗洪抢险等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救援任务,具备丰富的救援实战和教学培训经验,为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相关协(学)会、医疗机构等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提供师资平台。
4、坚持分级分类,优化课程设置
面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卫生应急队伍,团队设计了个性化、模块化的特色培训课程,构建涵盖卫生应急管理、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传染病防控、核和辐射处置、突发中毒事件处置、救援护理、救援心理、救援防护、航空医学救援、国际救援等内容的12类课程;以目标需求为导向,打造了初、中、高级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形成了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别训练和综合演练的特色培训模式。结合退伍军人特长,打造涵盖灾害现场侦查与搜索、安全防护装备及安全策略、现场风险管控、基础急救技能等应急救援员培训课程。
5、深化技术赋能,创新培训方式
创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技术的发展,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积极创新培训方法,将人工智能、AR、计算机等技术引入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能力提升培训中,依托国家工信部自然灾害攻关专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项目,研发智能化心肺复苏一体化培训设备,研发涵盖桌面推演、网络推演、工作坊、应急救援仿真等培训成果,提升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效果。
三、实施成效
1、形成品牌综合示范效应
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应急医学研究机构,在国内率先建设了最完备的国家级卫生应急培训基地,编写了国内第一本《中国灾难医学高级教程》,构建了初、中、高系列培训课程体系,打造了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化培训师资库。2019年研究院在国家卫健委应急办指导下,牵头组织20余家单位的医疗应急领域专家发布了《国家级医疗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建设规范》。2023年京津冀卫生应急综合演练中,培训中心团队负责演练脚本撰写、演练技术指导,在国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受到天津市卫健委、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的一致认可。
2、培训学员给予高度评价
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国家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至今,学员对在天大的求学经历给予了高度好评,课程和师资满意度评价达到100%,参训学员在国内外历次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为国家培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同时,有力提升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3、搭建平台深化全方位合作
通过培训建立了天津大学与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疾控中心等委托培训单位的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学院与承建单位的科研、教学、培训等全方位合作。培训团队受邀参加国家卫健委、中华总工会举办的全国卫生应急技能大赛,被授予特殊贡献奖。同时通过培训还促进了学校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深圳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名校在人才培养和输送的双向合作,一些高校向天津大学输送人才攻读博士学位,天津大学向委托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进一步发挥行业影响力。
四、经验启示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强调,高校举办非学历教育要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与学校发展定位相一致、与学校办学能力相适应。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依托国内首个“救援医学”交叉学科基础,打造具有学科特色、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系列培训项目。
二是精准把握卫生应急人才需求。在全球化背景下,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范围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对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突发事件处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对卫生应急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培训中心紧紧把握这一趋势,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方面,研发出具有卫生应急特色的培训项目。
三是助力“救援医学”学科建设。非学历培训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播创新职能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为学校在科技创新、学生就业等方面搭建了沟通桥梁。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持续开展与学校学院发展目标、愿景和使命相适应的高端特色培训,注重高端培训项目的内涵建设,为建设“救援医学”交叉学科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4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全国金属增材制造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全体会议将于10月19日在天津召开
日程发布|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深度解读与备赛指导集训营(第二期)将于10月26-27日上海+线上举办
2024(第十届)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将于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举办
关于开展“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关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