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进行科技合作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促进校企双方高质量发展。围绕双方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化工、安全、机械等学科优势和优质教学资源,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面向扬子石化公司一线技术骨干开展“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三大员”复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案例项目计划从2022年开始为期三年,旨在铸造一批敬业奉献、精于实操、能够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工程领军人才,为石化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聚焦扬子石化公司发展战略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学员“回炉再造”和复合能力提升的培训方案和课程体系,倡导回归专业学理论、突出生产实际解难题的教学思路,科学编排教案,强化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着力打造能沉淀、能复制、能升级的“三高”型校企联合人才培育训练营。
一、项目背景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2022年初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进行科技合作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促进校企双方高质量发展。围绕双方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化工、安全、机械等学科优势和优质教学资源,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面向扬子石化公司一线技术骨干开展“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三大员”复合能力提升培训班。该项目计划从2022年开始,为期三年,共11期,每期全脱产学习6周,旨在铸造一批敬业奉献、精于实操、能够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工程领军人才,为石化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具体做法
聚焦扬子石化公司发展战略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学员“回炉再造”和复合能力提升的培训方案和课程体系,倡导回归专业学理论、突出生产实际解难题的教学思路,科学编排教案,强化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着力打造能沉淀、能复制、能升级的“三高”型校企联合人才培育训练营。
1、以高水平办学赋能。培训形式突出“稳”。本着既要生产一线稳定又要培训效果显著的目标制定学员参培计划,依次抽取“三大员”岗位骨干力量、后备人才到学校进行全脱产培训,让学员心无旁骛地学习技术、提升自己。课程安排突出“精”。立足依法合规转观念、回归体系抓管理,突出重点专业、新兴专业交叉复合培养,由学校牵头设计课程表,扬子石化公司专业部门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教学课程精准、高效、全面。师资力量突出“强”。着眼师资强、教学优的培养理念,优先选用校内国家教学名师、专业知名教授开展培训授课,在课程结束后安排学员对授课教师进行授课效果评价,对于评价较低的教师予以撤换。
2、以高品质服务助力。选配优质的管理团队。通过扬子石化公司推荐、集体研究的方式,为每期培训班选配管理团队,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以优质的管理团队保证班级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好强有力的后援支持。在学员全脱产培训期间,学校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有效缓解学员的后顾之忧。建立流动的巡班机制。学校邀请公司管理干部以不少于每周两次的频率进行巡班监察,动态跟踪学员学习状态,保证学习环境。同时要求培训班每周反馈培训小结,以便及时掌握并解决学员在培训或生活中的需求难题。
3、以高标准考核验收。强化日常管理监督。严肃培训纪律管理,对迟到早退、课堂纪律不佳的学员及时开展提醒谈话,情况严重的取消培训资格,通报所在单位并纳入绩效考核。创新结业考核方式。推行“笔试+论文答辩”的双考核形式,通过笔试验证学员学习效果,帮助学员巩固课程知识,通过论文答辩,助推学员将所学知识与个人实践进一步融合,快速提升专业素质。做好结果反馈应用。突出奖惩并举、双向激励,授予培训考核排名前10%的学员“优秀学员”称号,并给予奖励发放;将培训不合格的学员纳入所在单位考核范围,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予以兑现。
三、培训成效
2022年面向扬子石化公司工艺员、设备员、安全员开展3期培训班,117名学员参培并顺利结业。
在能力提升方面,一是通过理论基础再培训,帮助学员完善知识结构、加深专业理解;二是通过系统梳理解读专业法律规范,增强了学员的合规意识、风险意识、体系意识;三是通过案例分析、实践培训,将理论落脚于实践,有效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人才使用方面,多数培训返岗的学员已被单位委以重任,作为骨干力量培养使用。截至2022年底,培训学员中,2人已聘至班长岗位;19人聘至“三大员”岗位;3人提拔为基层副职干部,其中1人因表现突出,由二级单位选拔至机关部室担任管理职务。
在团队互助方面,3期培训班学员在为期一个半月的全脱产培训环境中,共同学习研讨、开展文体活动、应对疫情防控,交流讨论各自装置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在互帮互助互促互进的氛围中,拓宽了专业管理思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日后各单位间的沟通协调奠定了基础。
四、经验启示
一是建立健全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既要有学校和企业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又要有探索实践的“精准落地”。避免出现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口头上、协议书上,从学校、企业层面上,要做好统筹规划,同时对接落实相关部门、学院,建立健全校企联合培养的体系,使之成为校企合作真正落地的有力保障。把联合培养落到实处,使之真正成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重要路径,成为企业员工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意识:意识引领并影响行动。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意识,特别对企业来讲,更应该增强合作培养的意识。企业需要明白不能只是学校一方主动,自己只负责输送学员,缺乏共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行不通的。在联合培养的意识指引下,学校紧密贴合企业需求、业务特点进行课程设计;企业将学员学习情况的学校反馈纳入企业的员工考核、使用等方面,对员工形成督促、激励。从而有利于对企业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或培训,能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是创新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复杂变化,作为校企合作的双方也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的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强化课程设计,紧密结合企业业务特点编排重点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做好答疑辅导,课前为学员提供教学讲义,课后安排重点课程授课教师为学员现场答疑,增强教学效果;增加教师反馈机制,将学员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授课教师,及时调整授课方式;探索“三高”型校企联合人才培育模式等都是新型合作模式。
相关链接
关于开展2024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日程发布|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深度解读与备赛指导集训营(第二期)将于10月26-27日上海+线上举办
重磅嘉宾云集 最新日程发布|中国继续教育行业年度盛会—2024(第十届)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10月31日-11月1日将在京举办
关于开展“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关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